CBC的IP策略和組織轉型四之二

CBCIP略和組織轉型四之二

                     資深研究員何國華2019.5

 加拿大CBC1936年成立董事會組成是12位董事,任期五年,2018年更替五名董事,包括三名董事,以及董事長和董事總經理(當然董事);CBC使命是告知、啟發、娛樂(inform, enlighten, entertain);節目內容除了提供英語、法語,也提供八種原住民語節目。

 CBC面對內外戰,積極尋求轉型,CBC針對公共諮詢,於20146月提出「2020策略」(Strategy 2020,此一策略是自2016年起開始執行的五年計畫(2016- 2020),目的在使CBC成為加拿大人的對話場域,CBC同時提出「創意加拿大」說帖,積極遊說加拿大政府,增加對CBC的預算捐贈。

 CBC說帖,包括四項願景:(1)數位創新,CBC持續朝向數位轉型,包括投入更多資源在數位設備和數位節目等多平台經營提供更多個人化和互動式服務;(2)推動國家認同;(3)創造優質內容,製播多語多族群節目,以及更多的少節目;(4)讓加拿大走向全球,CBC將扮演與國際連結的橋梁將加拿大文化和創意透過網路傳向世界,例如紀錄片就是國際重視的加拿大藝術形式。

 CBC因此提出三點建議:(1)制定具凝聚力的文化投資策略,鬆綁CBC,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列入規管;(2)增加每位公民每年支持CBC經費提高到46元,因此建議政府增加捐贈預算,從每年的12.15億加幣,增加到16.33億元;(3)降低政治力對CBC預算和每五年執照審查影響,預算捐贈額度必須連結通膨,平均每年1.5%通膨,影響2,400萬加幣累計六年會讓CBC減少1.5億加幣。

 CBC因此提出三項優先:(1)成為數位和行動平台優先組織觸達更多人面對美國科技巨人和美式文化入侵,CBC2010年即推出Tou.TV、2012年推出CBC Music2014年推出Tou.TVextra等平台正面應戰,CBC廣播播客每周下載次數超過1,700每月可以觸達60%加拿大千禧世代使用者(2)製播更多具有加拿大特色的獨特內容;(3)做好在地服務,每天連續播出18小時在地數位新聞。

 面對有限資源,CBC在節目策略和製播設備上採取以下做法:

 

節目委製

 減少自製節目,除了新聞和重大活動自製,其他節目採委製和購片,有限預算下,製作更多時數的高品質在地節目。CBC委製概念很明確加拿大政府並沒有告訴CBC應該怎麼做,CBC的責任是行銷加拿大在地內容,所以CBC會選擇以最小成本製作內容,如果委製划算,就委製,如果買片划算,就買片,因為自製節目就要有攝影師現場指導等龐大人事支出,又有排班問題、工會問題、法規問題,又要支付超班費,成本相當高,委製就不會有這些成本支出,重點還是在CBC要提供加拿大觀眾在地節目,對CBC來說,成本效益擺第一。加拿大政府自1974年起就沒有再增加捐贈CBC預算CBC又要面對通膨和預算刪減壓力因為預算拮据,CBC必須走向創新,自動化副控室和遙控副控室因此應運而生,所以CBC的奧運轉播動用人力是250人,同樣的海外轉播,NBC是動員2500人,這些工作人員要在海外待上一個月,成本相當可觀,CBC主管指出,就是因為使用遙控製播才能節省成本,如果採取傳統作業模式,CBC負擔不起。

 

新聞自製

 新聞是CBC核心,強調新聞時,滿足行動需求。CBC重視不同族群語言自主所以不會有重新過音的新聞採訪共同新聞時,會有法語和英語文字記者,共用攝影記者,相同素材,各自擷取使用。CBC記者平均每天跑兩則新聞(視新聞長短和難易度決定),供稿網路、廣播和電視(目前並不是所有記者都是如此,廣播仍有自己的專屬記者),供稿以網路優先攝影機有IP接頭,可以直接進入手提電腦,無須轉檔,即可剪接播出)。新聞記者同時供稿電視廣播、網路,網路供稿優先。CBC蒙特婁新聞部採取開放空間設計,包括製作人力大約700人左右(多倫多新聞部同樣700人左右),使用無人自動攝影機,每節新聞三機(19部攝影機常態運作,遇到全國性大選等現場製播作業,最多會出到21部無人自動攝影機),新聞部有兩個主要主播枱和五個小型播報枱,常態新聞的副控室大約一到二人,大型新聞製播是三人,一間副控室最多只會有三名技術人員不會有燈光人員、成音人員,這樣的人力轉換是從2010年即開始推動,副控室從過去的8- 13名人力下修到1- 2人,可以達到同樣節目、同樣品質但是更少人力的目標。

 CBC新聞為了擴大觸達,也會在交通轉運站辦公大樓、賣場播出,以觸達到更多使用者。

 

圖說:CBC新聞副控室採取一人、二人三人、六人作業模式,這樣的操作模式並非一蹴可及,前提是必須投入大量IP設備轉換預算,接著進行人員培訓,轉型過程必須耗費好幾年的時間。

 

 

圖說:CBC新聞副控室採取電腦鍵盤和觸控螢幕,取代傳統switcher,簡化作業流程,降低製作成本。

 

 CBC過去幾年投入許多資源統合蒙特婁法語中心和多倫多英語中心新聞模版(template)和製作流程(work flow目前使用AVIDinews過去,記者如果到溫華作業就會面臨不同設備和操作方式,記者必須適應溫華作業模式,現在統合成一致作業標準,CBC所有電視台都是統一的作業流程和操作設備這是花了好幾年時間才完成也才可以減少作業人力新聞副控室人力做了大幅調整製播人力可以分成一人、二人三人、六人模式,電腦鍵盤和觸控螢幕逐漸取代傳統switcher

 蒙特婁新聞主播是自己操控Prompter,手上操作we remote由主播決定速度快慢,不需要另外一人協助,可以減少人力新聞拍攝是攝影記者負責(兼任小型採訪車駕駛,有時也要負責燈光)畫面進了AVID系統就交給文字記者,CBC過去有專職新聞剪接現在是文字使用AVID MediaCentral軟體剪接、過音後,經過核稿、上傳、排播。

 

圖說:CBC蒙特婁新聞部有兩個主要主播枱和五個小型播報枱,製播全國性大選活動時最多會動用到21部自動攝影機。

 

、IP設備為主

 CBC透過IP技術與設備調整,為CBC Strategy 2020轉型提供助力CBC如今都是以採購IP設備為主不再採購傳統製播設備,因為IP能夠統合CBC製播需求(IP can provide same infrastructure and same technology for all),也不會受到地點限制(IP can share everything to everywhere)。以蒙特婁舊大樓的4K設備為例,只有特定Router可以支援,已不符合CBC發展需求。蒙特婁新大樓的IP播出伺服器(playout server system採取VM軟體架構可以操控20個電視頻道、86個廣播頻道、20個網站

 

 

圖說:CBC蒙特婁新大樓全面IP化,減少設備所占的樓層面積,同時可以大幅節省能源消耗。

 

CBC仍以HD節目為主,並沒有計畫投入資源在4K8K製作上,由於CBC

的核心是新聞,新聞並不需要4K8K,目前在OTT上雖然有部分4K前導型節目產製,但是並沒有太多使用者。

 

小結

 2015年開始,加拿大政府調整預算捐贈,協助CBC進行轉型,有利於CBC進用數位人才,以及開發新節目。CBC困境在於預算不足,以Netflix紙牌屋為例,預算一億美元,接近CBC拿掉新聞之後的節目總預算,CBC做法就是與Netflix合作CBC也與臉書、谷歌、BellRogers合作,降低成本,增加內容,同時與學校合作產製教育節目,加拿大已有250萬學生使用CBC的串流教育平台Curio.ca但是這些並不能解決CBC所遭遇的資源困境。因此,CBC必須有效移轉既有資源確保轉型成功,同時依循使用者行為進行新媒體轉換,確保現有營收不會繼續衰退。

 

CBCIP策略和組織轉型四之一

https://rnd.pts.org.tw/Home/Article/FL20190515172620

 

CBCIP策略和組織轉型四之三

https://rnd.pts.org.tw/Home/Article/FL20190515174553

 

CBCIP策略和組織轉型四之四

https://rnd.pts.org.tw/Home/Article/FL201905151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