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的災害報導-時間的視角-

NHK的災害報導

-時間的視角-

研發部研究員 陳慶立20125

 

311大地震緊急報導概況

 

NHK的經費百分之九十以上來自於觀眾所繳交的收視費,是日本唯一的公共廣播電視台。從1925年第一個收音機廣播節目開始,NHK的節目播送已經超過八十個年頭。NHK在全國共有54個地方台,在電視頻道部分有數位無線綜合頻道、數位無線教育頻道、衛星頻道BS1、衛星頻道BS Premium、海外頻道NHK World、海外頻道 NHK World Premium,收音機廣播部分則有兩個AM和一個FM廣播電台。

 

NHK認為災害報導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災害發生前,播出的容主要目的在於有助減少災害的發生。具體來,例如迅速發佈海嘯警報或颱風動態等氣象警報,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及早準備,並呼籲必須避難的人盡快地進行避難。第二階段是災害剛發生時,NHK會將何時何地發生了什麼災情,以最快的速度播出。藉此,希望能夠防止二次災害、協助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有關單位進行搶救或救援活動。第三階段是在災害結束之後,此階段會針對災民的災後重建或重建作業等資訊,由NHK做重點式播送。第四階段是災害未發生的平時,NHK仍然致力於災害的相關報導,思考如何減少災害損失,並精進防災対策,積極製作新聞及節目。例如藉由大地震發生後一週年或十週年的時間點,重新檢視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防災對策,指出不足之處,在節目或新聞中提出建言。此外也會製播類似廣告長度的短片或短篇節目,藉以宣導民眾做好防災準備。上述四個階段各有其重要之處,皆能對防災或減災做出貢獻。NHK會重覆這四個階段,藉此期盼能夠營造一個沒有災害的社會。

 

從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大海嘯發生後到3月18日為止一週的時間,NHK每天以二十四小時的方式進行報導。地震發生前NHK正在進行國會議事轉播,下午兩點四十六分左右地震發生後,立即插入「緊急地震速報」,電視及廣播所有頻道便開始播放緊急新聞,NHK的災害報導隨之開始。國會議事轉播途中,電視機響起了「緊急地震速報」的警報音;它的作用是在地震發生時,在劇烈搖晃還沒出現之前,先行提醒民眾警戒。日本經歷過好幾次的震災,吸收許多經驗和教訓,從2007年開始,日本氣象廳開始採用這種形式來發佈防災資訊。

 

氣象廳在全日本大約一千個地區設置了高性能的震度計。震度計會在地震發生的P波抵達時,瞬間將資料傳送至氣象廳。接著氣象廳也立刻開始預測地震震源、芮氏規模、以及震度。當預測搖晃的強度在震度五弱以上時,就會發出「緊急地震速報」。而NHK收到氣象廳的「緊急地震速報」後,會在一秒鐘把消息播送出去。「緊急地震速報」從氣象廳傳送至NHK後,NHK會自動在畫面上顯示「緊急地震速報」。透過電視和廣播的所有頻道播送,無論日本何處發生大地震,不只針對當地,而是對日本全國都發出「緊急地震速報」。「緊急地震速報」的容,會告訴民眾如果在室內請移動到安全的位置,如果是開車的民眾,就要慢慢把車子停下來,如果是鐵路運輸,則會要求將行駛中的列車停下。

 

311地震從發生到抵達東京花了65秒,有這些時間,就可以做各種準備。日本的研究員針對此次震災後的「緊急地震速報」做了問卷調,結果顯示日本人對於「緊急地震速報」的評價不錯。回答「即使結果不準,也應該發佈」的人佔71%,回答「結果不準會令人困擾,希望能謹慎發佈」的人佔22%。「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是這幾年剛引進的系統,所以偶爾會有誤報,或者因為電腦推算不順利,導致明明沒有大地震,系統卻發出將有大地震的訊息。雖然如此,多數日本人仍然認為即使不準也希望能夠發佈預報。

 

「緊急災害預警廣播系統」簡稱為「預警廣播系統」。「預警廣播系統」與「緊急地震速報」非常類似。所謂「緊急地震速報」指的是畫面發出海嘯警報時,同時發出的「嗶嚕嗶嚕」聲響,這個聲音就是「預警廣播系統」。這個「預警廣播系統」發出後,即使電視機或收音機是在關機狀態下,只要收到這個訊號,機器就會自動開,而接收到海嘯等危害即將到來的訊息。這套系統於1985年引進,目前總計發佈了21次的預警廣播,每次都因海嘯警報而發送。發出預警廣播的時機僅限於以下三個情況,1.是大規模地震,例如「東海地震」發生時 2.是當有海嘯警報發佈時3.是中央或地方首長提出請求時,NHK就會「預警廣播系統」

 

採訪報導及播出的相關配備

 

「原稿支援系統」設在新聞攝影棚的主播台。一旦氣象廳送來資料,主播台前螢幕就會自動出原稿;一有新資料傳入,系統也會自動更新。例如,海嘯警報發佈後,不只會出何處、何時、幾公尺高的海嘯即將到來的資訊,還會附上呼籲民眾避難的警報。主播只要按鈕操控,就能讓下一個畫面跳出來。在此系統引進之前,原稿都是手寫然後以人力送入攝影棚。引進本系統後,不必撰寫原稿就可開始播報新聞。「原稿支援系統」於1995年引進,引進後大約可以提早一兩秒鐘的時間,記錄海嘯警報或各種危險即將來臨的資訊並且播送出去。

 

NHK目前在日本全國各地四百六十處設有遙控攝影機,設置的地點包括機場、港口、河川、核能發電廠、以及像東京的澀谷或新宿等人潮聚集的鬧區。即使攝影人員不在現場也能透過遙控器遠端操控,安全地拍攝新聞畫面。主要的遙控攝影機都與網路連結,可以即時監控當地影像。捕捉到的影像經由網路傳輸至東京,儲存在東京的主伺服器裡。影像可以儲存10天,並且可以迅速調。因此,即使突然發生地震,這些遙控攝影機就能捕捉到搖晃瞬間的影像,並且立刻播送出去。

 

資料庫會有遙控攝影機拍攝的全景照片、建築物、地標等。這些容會全部顯示在一張紙上,並彙整成460頁為一冊的資料。NHK主播台的旁邊隨時備有這樣的資料夾。因此,不論日本何處發生災害,主播都能透過資料夾,針對遙控攝影機當下拍攝的現場狀況,詳細地進行解。不過,這些遙控攝影機在311大地震時,有不少因為海嘯或地震搖晃而損壞,或者有些雖然沒有受損,後來卻因為停電而失去功能。其中總計有23台遙控攝影機因為受損等因素而無法使用。NHK事後檢討電源問題,加強機器功能,俾使遙控攝影機的電源永不中斷在任何狀況下都能使用其影像。

 

直升機拍攝的影像在災害報導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NHK在全日本12處設有直升機基地,總計配置了14架直升機,東京與大阪各有兩架。3月11日地震發生後,總計有12架直升機同時起飛,飛往海嘯即將來臨的沿岸地區。名取市的海嘯影像是由仙台機場的直升機所拍攝,仙台機場後來被海嘯淹沒。民間商業台也有不少直升機停在仙台機場,但能成功起飛的卻只有NHK的直升機。原因是NHK的直升機基地有攝影師與機師常駐,災害發生後能馬上應對。不管是直升機也好,遙控攝影機也好,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能提供第一手的畫面。這點對於報導災害消息來說非常重要。觀眾只要看到影像,不必多作言詞明,不需其他資訊,就能了解受災程度或發生了什麼事。而且透過直升機或遙控攝影機播報何地發生何事,就可以判斷應該將救援人力投向何處,NHK就知道該前往何處採訪。

 

NHK還有一項特有的措施,就是NHK震度計。包括NHK各地的電視台,總計在全日本73處自行設置了震度計。震度計觀測的數據每隔30秒到1分鐘左右,就會匯集至東京的廣播中心。即使氣象廳未發佈地震消息,NHK也能依據此資料,以NHK的名義發佈地震消息。3月11日當天也一樣,在「緊急地震速報」發出40秒後,NHK便根據NHK震度計的資訊,發出東北地區的地震消息。當時氣象廳的資訊還沒傳送過來,NHK這麼做是為了儘早發佈災害報導,儘早傳遞資訊給收視群眾。那怕只是快一秒,民眾才有機會儘早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歷年災害事件與NHK的因應

 

茲將歷年重大的災害事件與NHK的因應作為整理如下表。

表1:

年代

事件

因應

1923

關東大地震導致死者與失蹤人數超過14萬人。在地震後的混亂當中,謠傳在日朝鮮人將在井水裡下毒,日本人先發制人導致約6千名朝鮮人遭到殺害。

事發當時日本尚未有收音機廣播,更沒有電視,所以難以分辨消息的正確性。有鑑於關東大地震的教訓,1925年NHK收音機廣播開播。

1954

颱風造成洞爺丸(船名)翻覆,造成1155人死亡。

1953年NHK電視節目開播,颱風引發的船難發生後攝影師從空中及水面拍攝災害畫面。這是全日本電視節目第一次報導災害新聞。

1959

伊勢灣(地名)颱風來襲

NHK首次現場直播氣象廳的資訊,氣象廳的預報官員為民眾解颱風的動向。

1983

日本海中部地震‧海嘯造成了104人死亡。當時氣象廳必須花14分鐘才能發出海嘯警報,警報發出時,海嘯已經抵達海岸。而NHK收到來自氣象廳的警報後,還要再花5分鐘才能播出。也就是說,從地震發生到海嘯警報播出,總計花了19分鐘。由於海嘯警報趕不上海嘯肆虐的速度,因而造成重大傷亡。

從氣象廳發出海嘯警報,到NHK播報為止,共需19分鐘。由於這種速度令人無法接受,NHK開始思考是否有其他方法,以便能儘早播報海嘯警報,傳達海嘯訊息;與氣象廳屢屢檢討改善方案的結果,如今地震發生後三分鐘即可播出。氣象廳在日本各地引進高性能的地震計,並引進自動資訊處理系統,因此可以迅速計算出何處會有多大的海嘯抵達,迅速判斷是否有發佈警報的必要。而且這些資料是在線上即時傳輸至NHK並自動製成日本地圖。只要按下一個按鈕,就可以中斷電視與廣播的所有節目,迅速插入海嘯警報。過去要19分鐘,現在只要3分鐘。

1990

 

雲仙普賢岳火山爆發,為了拍攝火山爆發而聚集在火山山的有NHK及民間商業電視台的攝影師、記者,以及同行的計程車司機。共計30人以上遭到火山碎屑流吞噬,不幸喪生,NHK的攝影師也未能倖免。

這是促使遙控攝影機普及的一大契機。在此之前雖然已經有遙控攝影機,但全日本的設置數量不像現在共460處之多。NHK深切反省,認為不能重蹈覆轍,並思考災害發生時如何才能安全的進行攝影,因此開始大量設置遙控攝影機。

1995

1995年1月17日清晨,日本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阪神大地震」。結果造成6,434人罹難,43,792人受傷,房屋全倒104,906間,半倒144,274間,災害損失高達10兆日圓(約合新台幣3兆多元)的巨大災害。

以「阪神大地震」為契機,日本人決心在全國設置高敏感度的「地震儀」,進一步研究由各地地震儀所彙整的資料數據,隨著通訊技術進步發達的結果,日本成功地建構「緊急地震快報」系統。

 

 

 

 

對於今後重大災害的準備

 

NHK經過上表所列歷年的教訓與犧牲,災害報導演變為今日的型態。NHK認為災害報導得永續努力,並非做到某一個程度就能停止。在311大地震將屆一周年時,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首都直下型地震,想定東京都大停電導致NHK涉谷總部無法播出節目的情形,NHK的松本會長(按:總經理)在記者會上表示:在2013年之前NHK要完成備援播出系統的建置工程。

 

圖1:

圖片出處:NHK官網,http://www9.nhk.or.jp/pr/keiei/shiryou/kaichou/2012/03/002.pdf

 

作法上改由位於關西地區的大阪放送局透過BS(廣播衛星)向日本全國發送新聞訊號,東京鐵塔接收訊號後繼續向關東地區做無線數位廣播服務,其他53個放送局也透過BS(廣播衛星)持續播送新聞節目。甚至想定大阪放送局也難以送出訊號時,則改由位於九州地區的福岡放送局來發送新聞訊號。備援所需增加的設備包括:管理全國新聞稿的「原稿 Post Computer System」、管理全國遙控攝影機的「Robot Camera Monitor System」、緊急新聞播報台、以及收錄剪接設備等。此外,考慮海嘯來襲將造成癱瘓,全國各地鄰近海岸的放送局則選定地勢較高處增設採訪傳輸的據點;東京都內及太平洋沿岸增設遙控攝影機。NHK的信念是無論發生多麼重大的災情,守護國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廣播服務絕對不可中斷。

 

參考資料:

 

  1. 公共電視,《防災總動員日本311的一堂課-會議內容完整實錄》,20123月。
  2. 陳慶立,<日本的「緊急地震快報」系統簡介>,公視岩花館,2009年11月11日。
  3. NHK會長談話綱要,http://www9.nhk.or.jp/pr/keiei/toptalk/kaichou/k120html
  4. NHK官網,http://www.nhk.or.jp/

欲觀看完整文章請下載PDF (按此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