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門新聞實驗室2020新聞產業趨勢預測

 尼門新聞實驗室(Nieman Lab)針對2020年美國新聞產業趨勢,提出系列預測性內容2020年是新十年的開始,此一預測雖然是針對美國新聞媒體趨勢研究,但對台灣新聞媒體而言,或有值得參考借鏡之處。岩花館摘錄了媒體與閱聽人互動閱聽人多樣性、媒體策略、新聞協作、閱聽人需求行動優先組織變革等內容,分述如下:

 

媒體應持續與閱聽人對話

 美國新聞界一直力圖避免成為新聞事件主體,馴化告知不要偏離新聞傳統但是新聞界如果重建和閱聽人間的信任關係,提振新聞產業,現在就應扮演好雙向對話和媒體素養角色

 位於華府的新聞博物館(Newseum),一直是美國新聞工作者尋求靈感和討論思辨之處,新聞博物館不只是針對記者,也是為閱聽人的媒體素而設計。但是今天的新聞界和閱聽人之間已經出現認知差距,例如多數美國人就不認為在地新聞媒體的財務上有任何的問題,但是情況並非如此,事實上地方媒體財務問題相當嚴重。

 認知差距關鍵在於閱聽人並不了解媒體內部運作情形新聞界的對話也經常是僅限於內部進行,新聞界不會教育和告知閱聽人有關媒體作業流程。但當連串的媒體裁員和收入下滑情況頻傳,以及新聞人捍衛編輯權新聞工會公開質疑管理層時,閱聽人才驚覺到媒體並非如外界認知和個人想像的樣子。

 如果新聞人與閱聽人可以經由雙向對話,認知彼此角色,決定可能影響社區群體的報導方向時,會是什麼樣的情形?新聞決策過程如果可以更透明,無疑會賦予閱聽人必要的工具,增強閱聽人的媒體素養能力。

 當社媒體已扮演起事實和錯誤的訊息管,能夠詳述新聞背景的媒體就更顯其重要性其中,多元代表性才是確保新聞媒體可持續性的保證當新聞業萎縮,地方的聲音也會隨之衰弱,唯有經由雙向對話才可確保閱聽人的持續性需求。

 

■NPR須呈現閱聽人多樣性

2020NPR將停止為單一想像閱聽人服務,取而代之的是反映美國多元化的經驗和觀點。NPR傳統想像的每一個閱聽人(everybody),都是屬於特定階級和教育程度的白人、性別(cisgender異性戀(heterosexual者,反應的是特定單一閱聽人的經驗和觀點。

 以曾經引起共鳴的NPR sound節目為例,閱聽人輪廓仍不脫傳統想像,這幾年雖然日漸朝向多元化,但是分析NPR全國閱聽人輪廓,仍然是以白人和高教育程度的中上階級為主。

 但當Podcasts等媒介傳的節目可以直接觸達NPR覆蓋不到的閱聽人,滿足多元閱聽人需求時,NPR的品牌影響力就有可能被取代。展望2020年情況仍不理想,因為NPR還沒有找到可以實現服務使命的根本方法。NPR必須努力滿足迄未服務到的多元化閱聽人,這也是回應1967《公廣法》(Public Broadcasting Act)要求,NPR節目須符合特定地區美國人民利益,尤其要滿足兒童和少數族群需求。

 NPR可以怎麼做?

  1. 找回閱聽人傾聽多元想法。透過策略目標和累積信任,以及經由在地電台和深入地方記者的協作下,觸達多元閱聽人,這應列入NPR全國各地新聞室的編輯策略。
  2. 編採人員要自問:這則新聞報導是要給誰聽的?接著才能確定NPR的新聞是否能夠反應多元閱聽人意見,確保想像中的閱聽人不會總是傳統的白人中上階級一群人。
  3. NPR編採人員仍努力做好新聞工作,但是現在要更加的充滿活力和節奏感。2020年,NPR將持續促使編輯室更多元化,做好多元化管理。NPR須慎防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如果沒有做得更好,就有可能被淘汰。因為新的廣播載體有可能會取代NPR,甚至重新定義什麼叫做公共廣播。

 

■好點子不等於好機會

 2020年應該是新聞媒體基礎思考的一年,不僅關注新聞流程和優化上(process and optimization優先如何改變創新。

 新聞媒體投入資源在技術和產品上,重點都是放在如何獲利,關心的是點擊數互動數與如何增加訂閱收入。

 現在是新聞媒體思考改變策略的時候。提高獲利固然重要,但當其他產業已進行大幅轉時新聞產品格式(formats)、說故事(storytelling)的創新進步方式則相當有限

 如今的新聞媒體都是一頭鑽進新聞流程和敏捷性思考當中以致方法重於結果,忽略了敏捷不是策略,而是能力,除非背後能夠透過策助團隊,在正確時間做出正確決策,否則敏捷就不能恆常的提振新聞競爭

 新聞團隊也因此陷入不斷的優化週期思維(通常都是圍繞著增加訂戶思考),沒有考慮到投入的機會成本:提出一項提案只為改善一個指標或是用戶體驗,這也代表非得都是這樣做才行因為一個好點子,有時候並不等同就是一個好機會。

任何新聞團隊都不缺好點子但是持續累積的好點子反倒堵住了團隊發展,同意執行每個好點子,積少成多的結果,意味團隊有可能會忽略掉如何掌握住重要機會。

 所以,可以怎麼做呢?

 將新聞視為媒體重要產品,主事者首先必須回答一個關鍵問題:新聞產品成長性如何?對於新聞產品和服務而言必要元素,如果是由新的和忠實的閱聽人所共同促成,就更能令人信服。可惜的是,過於專注在虛浮指標和點擊流量上,就會令新聞成性漸行漸遠。因為新聞成邁向成功必要條件。

 最好的新聞產品策略是與眾不同,必須具備難以複製的價值才行但是今天的新聞內容和報導形式都太近似,閱聽人潛在閱聽人或是一去不復返的閱聽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進入2020年,媒體主管必須認知到為了永續發展媒體必須提出新的需求策略、新的主張,以及對不同受眾的附加價值需求這不僅需要激的新略思維,更深入的了解閱聽人,以及進一步建立跨組織的新聞協作模式。

 

新聞協作漸成主流

 新聞協作不再只是一個有趣想法因為大小規模不同新聞媒體已開始認真思考協作,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和不信任感的時代裡,新聞協作是協助記者深入挖掘和探求真相的最佳方法。

 過去五年裡,美國的新聞協作案例持續增加,2019則是呈現爆炸性成長,2020年新聞協作仍將持續,甚至可能成為主流。美國地方型媒體已操作協作多年,如今則是地方型媒體結合全國性媒體進行協作,例如《美國報導》(Report for America)《美聯社合作,在全美十三州議會增加採訪記者,進行協作報導。另外,《華盛頓郵報》也將分析的毒品管制署(DEA, 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資料庫數據,開放地方記者追踪2006年至2012年在全美銷售的每種止痛藥的流向,進行深度調查採訪。

 氣候變遷新聞協作更是跨區域跨全國跨國際的最重要單一新聞議題,例如跨國際的Covering Climate Now專題報導,跨區域的The Invading Sea, InsideClimateNews報導,再到新聞界和大學共同協作的Bitter Cold, Code Red in Baltimore報導。新聞協作已成為這幾年來的熱門話題。

 最近的新聞協作個案則是跨國合作調查國際富豪金融犯罪議題,委內瑞拉的數位媒體最近推出了新的新聞協作平台,調查敏感議題,以及規避新聞審查。

 Google也加入了新聞協作,最近在里斯新聞實驗室(Reese News Lab)招募人協助成立在地新聞協作平台。

 2020年,新聞協作大趨勢將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閱聽人想要什麼

新聞工作者必須開始思考,閱聽人點擊新聞後,接下來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媒體使用行為

媒體在眼球經濟時代關心的是新聞流量,因為流量分析(traffic analytics代表收入,分眾收視下,網頁瀏覽量成為評核績效的重要指標這些指標進而成為新聞產製的依據。

吸睛的猫彈鋼琴式娛樂新聞cats-playing-piano-type)就比硬性新聞既叫好又叫座,流量越高,娛樂新聞產出就越多,流量就更是引導著新聞走向因為流量告訴編採人員閱聽人想要什麼但真實情況真是如此嗎?

因為閱聽人的關注度,除了流量之外,缺乏了更多的實證支持。

流量指標除了告訴編採人員,有多少人利用行動載具,有多少人透過社群媒體,停留時間又有多長,但是這些數據無法顯示究竟有多少人曾認真看過這則新聞。

流量呈現的是媒體曝露(exposure度,但是無法顯示關注度(attention)。編採人員只知道閱聽人得確點擊了新聞app,但不明白閱聽人究竟掌握到幾分的內容,新聞對閱聽人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和影響。

 所以,新聞人員對於閱聽人只了解了一半,仍難窺知使用行為的全貌。

 利用點擊擴散流量很適合臉書等社群媒體,採取的是滾動式瀏覽,但是新聞價值不見了,因為編採人員看得也是閱聽人的停留時間(time-on-page忽略了新聞內容的核心價值。

 新聞產業不能只是想到流量,提供猫彈鋼琴式娛樂新聞」,由於除了點擊,卻看不到新聞價值內涵,長期將有損新聞公信力。

 

行動優先(mobile first

 2020年媒體發展將有四個趨勢值得注意1.對閱聽人而言,已經一個行動優先的世界;2.對內容提供者而言,這將是積極利用內容獲利的時期;3.印刷媒體擺在一邊吧,它已不再是案頭上的主體;4.現在投入音頻內容市場仍不嫌遲,鼓勵媒體同業思考進入podcast廣播吧。

 2020針對媒體趨勢發展,大家必須起而行,趕快行動,所有事情將會緊緊圍繞在兩個主題上,首先是行動優先概念,其次是開發與音頻相關的podcast應用

 行動優先2019發展勢頭非常強勁,2020年將會加快行動影音腳步。全球各地中小型區域型媒體已發現行動優先轉型優勢,就是要提供快速,利於近用的行動載具。新聞媒體跟著徹底轉換,不組織架構轉還有就是要打破有形的部門本位無形的自我中心藩也要拆除,對媒體而言,這將是一場巨大的變。

 行動優先代表的是每一位記者都必須善用這一個小小載具進行發稿,一切都是以行動收視來思考,接著才是思考如何應用在大平台上。行動優先也代表著影音新聞必須持續要更新,方便閱聽人跨平台收視。

 聲音也要以行動優先思考,因為podcast已經是不可或缺的競爭利器。

 

行動使用體驗(mobile news UX

 只要能夠連上網路,記者隨時可以利用手機在行動中發稿,但是媒體在行動體驗的創新上卻乏善可陳。事實上,除了新聞使用手機還可以發揮很多的使用者體驗,例如無縫附近餐廳資訊,甚至告知誰正在當地餐廳用餐,但是新聞媒體卻沒有這樣的行動app無從被附近有誰正在閱讀與收視新聞。

當個人在使用Instagram喜歡其中的某些照片時,可以按讚表達個人喜好,但是新聞媒體也是沒有這樣的使用體驗和個人化應用。當使用者利用Tinder進行配對約會時,套用在新聞上,就可以利用左右的簡單滑動進行個人化閱讀。當有人提出新聞不停電」(Tinder for news)構想時,卻沒有看到有任何新聞的app個人化應用,進而促成使用者的新聞成癮。

 媒體不願投入行動使用體驗,關鍵在手機新聞不到錢,因為螢幕小、速度慢,廣告商投放意願也跟著降低

 但是行動使用體驗被多數的新聞媒體視為一等一大事,除了可以建立使用者忠誠度,更可以建立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為了維持行動app忠誠度,做好行動使用體驗仍屬當務之急。因為先行者將可以占有領先優勢,躊踷不前的媒體終將會付出慘痛代價。

 

單一主題新聞(single-subject newsrooms

 什麼是單一主題新聞?也就是深度挖掘特定主題新聞,媒體透過獨特的募款方式以及與閱聽人連結形式,投入單一主題新聞採訪,此一趨勢正逐漸影響了Google NewsFacebook新聞發布形式。

 對記者而言,單一主題新聞可以開發更深入的新聞來源和有力的新聞定位,進而帶來與主流媒體合作機會。這種形式的媒體也更容易在非營利領域,找到營運和資金來源,集中資源培養特定議題的專業記者募集資金的挑戰當然也會隨之而來,因為利益團體就有可能藉預算捐助為名,伸手施壓。

 社群媒體去中心化的結果已對主流媒體造成威脅,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單一主題式新聞媒體,因為社群媒體上就可以找到包羅萬象內容,但是對單一主題式小型媒體來說,在時間和資源有限情況下,激烈的採訪競爭,有時也會令人感到不知所措。

 雖然如此,在分眾的媒體使用市場,單一主題式新聞也會吸引到對特定主題感興趣的閱聽人投入。

 

面對變革

 新聞媒體變革正以殘酷且快速的速度降臨同時充滿機遇和危險。2020年如何面媒體將是關鍵挑戰。如果只是在快節奏的新聞中,擇一時間召集編採人員定下變革時間表,這種做法不啻緣木求魚。

 新聞媒體的成功動力來自編採人員的共識和策略,以及建立起有力團隊,編列預算形成變革團隊,將可獲得利益回報,不願投入預算就打算進行變革事實上很難行得通。新聞人員也要設身處地了解不同的工作職掌,透過有效合作才能達到變革目的。

 例如網站開發人員可以花上一整天的時間,觀察記者新聞產製流程,客製化所需軟硬體,記者也可以同步試用調整,對雙方來說都是很重要的體驗過程。或是編採人員也可以擔任一日總編輯,或是一日CEO,除了可以知道上層決策過程,也可以提供個人心得給經營者參考。

 組織內的成員也必須面對現實形成共識,理解所要面對挑戰和變革,透過集體協力和協作,共同面對2020年需要克服的所有障礙,創造新聞媒體永續未來。

 網路已提供了媒體的發揮空間,但是無法團結尋求改變的媒體,有可能會淘汰消失,媒體必須擁抱變革,才可長可久永續發展。

 

參考資訊

Tanya Cordrey (2019.12). Saying no to more good ideas.

Mario Garcia (2019.12). Think small (screen).

Kathleen Searles (2019.12). Pay more attention to attention.

Cristina Kim (2019.12). Public media stops trying to serve “everybody”.

Joe Amditis (2019.12). Collaborative journalism takes its rightful place at the table.

Colleen Shalby (2019.12). Journalists become media literacy teachers.

Greg Memrson (2019.12). News apps fall further behind.

Margarita Noriega (2019.12). The platforms try to figure out what to do with single-subject newsrooms.

Linda Wood (2019.12). Everyone in your organization, moving toward a common go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