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網融合政策與市場現況

中國三網融合政策與市場現況

­策略研發部研究員李桂芝2010/12

 

1998年,中國開始推動三網融合」政策,用以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互聯互通、共享資源、業務交叉滲透,三網能以數位資訊網路架構,為消費者提供語音、數據、影音內容、及其他加值服務。截至2010年底為止,根據三網融合政策所進行的各項法規、核發執照、試點與保護手段、開放與競爭、監督正版授權….有明顯的成績。本文引據期間主管機關為實現三網融合政策的重要管制作為,與影響廣電業所在市場變化以及續往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發展。

 

目前中國廣電市場有1.74億個有線電視收視戶,其中數位有線電視收視戶有5,000萬戶,又採用雙向寬頻上網戶數佔有50%。另外,寬頻網路市場有網民4.2億人,手機行動網民有2.77億人,視頻用戶已達到2.65億人。中國在2008年初已超越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應用市場。不過,相對中國總消費人口13億人,「三網融合用戶」仍有很大成長空間。[1]

 

三網融合對廣電業者而言,是產業「數位轉換」的一項手段,在建構與管理傳輸網路時,無論是廣電網或電信網,主管機關都希望未來的「新網路」能兼顧雙向、高速、以及未來與智慧終端設備接取的需求,確保相關投資在數位科技匯聚中,仍保持10~20年的競爭優勢。三網融合政策涉及技術決策,商業利益與市場競爭,中國廣電總局為政策推動單位,一方面負有拓展數位用戶數的時間表,一方面又顧及廣電業者調整心態,自政策上路以來,腳步時有快慢。

 

1997~2000 政策推動初始階段

 

三網融合旨在避免「資訊網路」重覆建設造成巨大的浪費,具有崇高的理想性。但,是否符合產業的現實與市場期待?引起產官學在政策初始階段諸多的辯論。中國當局鼓勵廣播電視事業,為網路化服務成立新的傳輸公司,並發展具有國家通信骨幹水平的網路服務。甚至直接與電信公司合作,規劃管理建立雙向電信專線,充份利用現有電信網路拓展新服務。也被批評為一廂情願的作法。[2]

 

主管機關廣電總局對業者屢次重申政策決心,並透過解釋函與釋照進度來排除障礙,扶植廣電業者的競爭能力。重要的事件有:

 

  1. 1997年首次在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三網融合架構,隔年開始推動
  2. 1998~99年,產官學多方辯論三網融合政策是以有線電視網路為基礎網路,或應由三網獨立發展?
  3. 1999917廣電總局再次確認三網融合推動決心,電信公司不得從事廣播電視業務,廣播電視公司不得從事通信業務,貫徹執行內容與傳輸分庭管理的原則

 

事實上,中國廣播電視事業在1980年代,才開始計劃性地成長,推動電視訊號收視覆蓋,將全國廣電業務區分「四級辦」管理[3]。一級政府應有一級電視台,陸續在全國成立270多家規模不一的各級電視台。廣電業進入90年代再逢數位科技匯流,國家祭以「三網融合政策」作為廣電網路全新的服務架構。廣電業者同時兼顧無線廣播數位化、有線電視網路數位化、提升影視製作品質,發展數位網路的加值型服務;此時的中國廣播電視市場呈現「壓縮式的成長」,同時又面臨「數位升級」等議題。

 

另一方面,電信與行動通訊業者則顯得態度從容蓄勢待發。產業內積極討論技術標準、拓展網路基礎建設、擴充頻寬,等待三網融合政策開放進場時機。面對資訊網路科技的進化,媒體平台上不斷融合新興的內容,互聯網興起預告媒體消費方式,即將引發重大變革,年輕消費族群的需求日增。廣電總局一本三網融合政策的初衷,此時仍強調維持創新市場秩序,鼓勵廣播與電信兩大產業應以合作為開端。在廣電業者新技術尚未進入市場前,主管機關採取「保護」手段,延緩電信競爭者進入三網融合市場的時機,市場彌漫著三網產業互相觀望的氛圍。

 

2001~2005 IPTV終於釋照

 

2000年中國的上網人口僅1,500萬人,消費者與產業界普遍對三網融合的政策發展進度,不若追求寬頻上網效率來得熱衷。尤其在都會區,年輕世代對於網際網路新應用充滿期待。20017月,中國在拿到08年奧運主辦權時,承諾國際要推動3G行動通訊,並加速全國網路建設。在開辦奧運前夕,中國得以創造每月「千萬」為計的網民成長數字,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寬頻市場。

 

電信業者提升頻寬品質又拓展頻寬用戶,積極準備接入「三網融合」業務,廣電業者與主管當局則顯得冷靜許多。廣電總局直到2005年才核發第1張屬於「一級播控平台」的IPTV營運執照,並在試點城市開播IPTV[4]。總計到2008年為止,全國共發出7IPTV執照,其中3家廣電媒體還取得完整的IPTV與手機電視牌照,可以提供集成播控、內容、營運等業務。廣電總局維持一致內容與傳輸分庭管理的政策,IPTV營運執照沒有核發給任何一家電信公司,保障廣電業者取得內容管理的優勢,可以與各省級電信公司合作接入「三網融合」業務。

 

2006~2009 網絡視頻加速三網融合腳步

 

0506年是中國「視頻網站」大量崛起的年代,為人熟知的土豆網、優酷網、PPS、暴風等,都在這個期間推出。中國商網推出視頻服務,採用類似YouTube會員上傳分享模式,一時之間盜版影片充斥於互聯網,頂盛時期高達400多家視頻網站,讓人見識到中國網民的熱情與連網密度。但是,免費收視的視頻網站並未給業者帶來獲利,並且在2008年中期全球金融風暴中,面臨倒閉的危機。在汰弱留強去蕪存菁之後,今天的中國視頻網站大概留下10家左右大型的營運商。

 

嚴格說來,網絡視頻的發展並不是三網融合政策初始的主角,卻讓人感受到互聯網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同時激發廣大消費者的需求。產官學已有共識,若持續推動三網融合政策,數位升級之後的中國市場,將改變消費者對資訊取得的方式與新世代人類的生活型態,同時帶動相關創新應用產業的發展。當局更確信三網融合相關產業可以共榮共享。

 

在觀察中國網絡視頻驚人表現之餘,除撻伐不尊重正版版權議題外,仍發現幾項重要的成功因素,值得探討:

 

  1. P2PCDN技術持續演進,大幅下降頻寬成本

n 中國網民雖數量龐大,免費收視模式仍是主流

  1. 商業網站具有融資實力[5]

 

面對網絡視頻的蓬勃發展,中國廣電總局與信息產業部聯合發佈「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6],並自20081月起以核發「視頻執照」手段,讓視頻網站納入三網融合產業架構,不論是廣電業、互聯網、營運商,都應取得視頻營運執照,始得透過互聯網提供服務。

 

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共發照398張,其中213家是主流媒體包含了電視台與報紙,佔總數的53%,其餘的47%是商業網站。這樣的分類管理,保障了傳統廣電媒體內容的優勢,也保障互聯網網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回到三網融合政策的管理範疇,讓產業互聯互通,未來透過不同的終端,有多樣的服務形態。

 

企業在金融海嘯中努力求生,三網融合政策推動的進度似乎也緩慢下來。中國當局鼓勵相關企業發展「營運服務商」模式與企業整併,來渡過資金風險,尤其鼓勵廣播電視機構自行成立營運企業,或與電信公司合力成立,發展數位電視加值應用。在國家融資政策支持下,投入國有資本參與導入數位電視網路建設,和電視終端數字化改造。[7]體質良好的企業透過融資疊高進入三網融合創新應用的門檻,企業反而開始成長與獲利。

 

20093月發佈「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CMMB[8]、手機電視、IPTV、下一代互聯網、光纖網路建設、網路管理等新興服務納入共榮共贏的三網融合新體系。84廣電總局又針對有線電視業者,計劃在2010年底前完成省內有線電視網路整合,準備選定跨省營運的試點城市。

 

繼之而來以數位電視網路與CMMB為核心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NetworkNGB」網路計劃,更具體的廣電網路為基礎,邁向三網融合的手段,企圖整合廣電體系零散又眾多有線電視同軸電纜網路,並建置骨幹網路及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廣電總局規劃成立「國家有線電視公司」,再投入10年建設與管理營運NGB網路,希望能成為全國性的固網營運商,實現全國一張網。

 

2010年重設時間表

 

三網融合政策在2010113以中國國務院高度,重設時間表[9],將在2010~12年展開廣播與電信雙向業務試點,了解三網融合架構下相應要調整的政策與機制。2013~15年總結試點經驗,全面實現三網融合,除業務開拓之外,建立產業體制、權責清晰、效能管理的監管機制。此舉為稍嫌緩慢的政策再推前一步,努力除長久橫亙於電信與廣電兩大行業間的樊籬。

 

總結中國政府推動三網融合政策,主要的思維與重點:

 

  1. 向廣電業傾斜發展的三網融合架構。
  2. 內容採分類分級管理又佐以釋照手段掌握產業發展。
  3. 有條件的城市先行試點導入新應用。
  4. 關注數位有線電視網路應達成電信級服務水平。
  5. 電信業寬頻基礎網路擴充應到府下鄉,管理模式區分為IPTV與「公眾網」兩類。
  6. 在三網融合政策下,不斷接入創新服務,如: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手機電視、聯網電視服務,維持政策一致性。
  7. 加強政府部門政策管理能力,對於技術的共通性、關鍵技術、基礎建設、軟硬體開發,協助廠商朝向產業化發展。
  8. 加強網管、系統、資訊安全管理。

 

20103月廣電產業終於向前跨出整合大步,10家省級有線電視網路營運商,簽署協議發起「廣電網路友好網」,進行試點營運計劃,檢討破除行政壁壘,以數位化網路讓內容與資源共用,籌組國家級有線電視網路公司的可行性。同年71日攸關廣電網與電信網融合方案的試點城市出台,展望在2012年結束前擴大試點經驗全面啟動三網融合。[10]

 

結論:廣電所在市場真實的面貌

 

三網融合政策初始在避免網路重覆建設所造成的巨大浪費,三網之間的融合是科技匯聚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的結果,而非平台的整合(Integration),不會有那一個網將要取代另一個網的問題。更積極的目的,希望透過科技的跨界,讓電信網提供多媒體與視頻服務,廣電網也可以提升網路效能,跨界提供語音與數據服務,形成三網融合的產業價值鏈,自訊息內容商、傳輸商、營運商、終端設備商到消費者,都可以得到實質的獲利。

 

廣播、電信、網路三網合一是全球共通的趨勢,又拜科技之賜,產業界線越來越模糊,跨界競爭已是無法避免的事實。三網產業的資本規模、營運模式本有不同,電信業資本結構往往是廣電業的倍數,還可能是商業網站的10倍之遙,同時位居三網合一的市場,自然顯露出不同角色的競爭優勢。中國政府試圖把餅作大,納入行動通訊CMMB與聯網電視Connected TV等服務,但實質鼓勵到廣電業者發展的利基,仍然有限。

 

三網融合涉及的產業龐雜,影響消費者生活品質、資訊與娛樂取得的通路、智能終端製造商、社會經濟力、能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中國三網融合政策,雖是由上而下的行動綱領,以政策為最高指導原則,再往下展開法令、技術研發、標準與策略,中國當局一直想維持市場秩序,避免因商業需求與科技進步,帶領產業由下而上的發展。但是,創新應用產業的特徵,能否真如中國當局所願,有秩序順利到位嗎?並維持廣電業的競爭能力?

       

中國當局任由視頻網站盜版猖獗有3年之久,才透過資本市場淘汰,直到2010年開始得到正版內容商的支持。看來,中國當局並未適時管理並尊重廣電業者的核心價值。近期,中國當局又再次顯出對創新的「聯網電視機」管理落後於市場。[11]在豎立障礙後,迫使家電業者TCL與內容集成商CNTV必需攜手合作。此舉,是否阻礙了公眾網路發展的空間?

 

中國廣電總局以發照進度管理三網融合垂直產業,進入融合市場的時間,同時對水平角色融合,採取分級或分類管理。目前管制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的競合與分工似已告一段落,未來針對傳輸平台、內容集成、營運商角色,能否公平監管,又鼓勵到創新服務。如相關應用服務軟體市場、智慧裝置、數位家庭平台營運商、行動接收,如何納入三網融合政策管理範疇?中國的廣播電視業者能否在三網融合政策實現中,仍保持娛樂事業的主導地位?都是值得我們觀察的重點。

 

三網融合的效應仍將在全球各地持續發燒。中國以「億」為計的市場規模,無論三網融合政策在3年後或是5年內實現,所帶動的市場商機令全球創新產業欣羨不已,尤其對台灣與全球華文生活圈,早已感受到中國市場成長帶來的衝擊。三網融合的垂直產業或囿於資本與適地法規限制,進入門檻較高;惟水平分工角色,卻隨著融合後市場更形擴大,而突現(engage)出許多機會。台灣在應用軟體市集、創新網站營運、視影節目製作,甚至廣告代理業務,都有足以鏈結中國三網融合水平價值網的實力,可以放眼中國市場與相關華文圈提供創服務。

 

 

參考資料:

 

  1. 時明亮、越玲玲(2006):基於CDNP2P技術的IPTV系統平台的設計與實現
  2. 物聯網在線(2010-11-8在移動互聯網、三網融合、雲計算的推動下CDN將成為基礎網
  3. 物聯網在線(2010-11-23):借鑒國外經驗分析中國三網融合的發展
  4. NGB總體專家委員會(2010-6):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自主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5. 新華網(2009-10-22):廣電總局科技司專訪:大步邁進NGB時代
  6. 李羏(2010):初探中國三網融合政策全貌與互聯網電視政策發展
  7. 蔡欣怡(2010):中國大陸三網合一發展現況
 

[2] 方宏一(1998):再論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戰略 

[3] 19833月第11次中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提出電視事業四級辦,分為中央、省、市、縣四級,開始廣設電視台。

[4] 20054月核發首張執照給上海文廣集團,以後陸續核發給央視國際、南方傳媒、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杭州華數、江蘇電視台、北京華夏安業。20108月上海文廣百視通、央視CNTV、杭州華數又再取得IPTV完整牌照。試點城市由初期12個城市增至23省。

[5] 中國大型商網與視頻網站如:噹噹、酷6、土豆網、優酷網,在經過4~6次國內融資,就積極走往海外發行IPO。視頻網站資本額分別為土豆網1.35億美金、酷61.6億美元、優酷網2010/12/9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資本也達1.6億美金,且上市當日股價漲幅160%,創下歷史新高。

[6] 2007/12/20發佈,2008/1/31起施行。

[7] 國務院辦公廳2008/1/1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通知函推動營運服務商機制。

[8] CMMB: China Multimedia Mobile Broadcasting 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

[10] 中國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審議批準第一批試點地區:北京、大連、哈爾濱、上海、南京、杭州、廈門、青島、武漢、株潭、深圳、綿陽等12個城市

[11] 2010/10/9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定互聯網電視機廠商TCL與訊雷、眾源兩家搜尋引擎公司敗訴,需賠償原告北京優朋普樂公司8.75萬元。賠償金額不高,但宣示意味濃厚,家電業者透過公眾網路進入三網融合市場,應尊重市場秩序,必須支付正版版權或付費給集成營運商。


欲觀看完整文章請下載PDF (按此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