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已改變 電視台應歸零思考

使用者已改變 電視台應歸零思考
 

當台灣傳統媒體持續思考新媒體應用與發展的同時,社群媒體的使用覆蓋也正持續擴張,以臉書為例,全球已有超過11億使用者,粉絲專頁總數超過5千萬,上傳圖片總數超過2,400億,每日影音瀏覽量超過10億,愛立信報告也預估,2015年將是歷史性的一年,台灣每周觀看串流媒體內容的用戶數,將超過每周收看電視的用戶數。

調查也顯示,每月有930萬台灣網友造訪 YouTube,每月有7.2億次影片觀看次數,每人平均單次在YouTube上停留25分鐘。2014年太陽花學運即可看到新媒體所具有的即時性、彈性、協作性功能,學生們跨越傳統媒體的技術與製播門檻,用拖鞋架著平板電腦,透過免費的網路直播服務,即時轉播立院現場,當人人都可以是媒體傳播者的同時,已經改變了傳統媒體獨占言論市場生態。
 雅虎針對2015年行銷趨勢,也特別提出巧數據、自動化購買、行動行銷、O2O 整合、內容行銷、原生廣告等概念提出可能的發展方向。為了進一步瞭解產業趨勢,岩花館特別訪問雅虎內容企劃部總監李怡志

李怡志不但跨足傳統和網路媒體,更長期觀察新媒體發展趨勢,擁有獨特和深入觀察和不同的看法和角度,針對電視產業未來和行動收視行為,他也提出了可資參考的行動方向,以下是訪談摘要:

 

問:媒體產業環境持續加快變動腳步,經營者更憂心可能的廣告移轉情形,您是如何看待這樣的趨勢?

李怡志:面對行動浪潮,台灣的媒體廣告預算將逐步移轉到三個地方──臉書、Youtube、手機。事實上,平面媒體在1990年開始已經逐步朝向網路轉型,現在電視台也是相同的轉型思維,但是這樣的思維是不會成功的。

媒體轉型應該歸零思考

問:為什麼?

李怡志:假設今天一家報社要進入電視產業,當然不會直接將報紙轉型到電視上去,電視台的人力和節目一定是重聘新製,現在新媒體也應該是這樣的思考方向,因為原來的內容已經不是網路原生的,人員也不是網路原生的,如果招聘很年輕的員工,就可以試著直接轉型,傳統管理者如果仍然是固守既有思維,就很難轉型和操作新媒體,管理者不應該再堅持要如何將既有的內容轉過去,或是既有的優勢如何在網路上持續,這些都應該要歸零思考。

 

問:如何歸零思考?

李怡志:此時此刻的所謂網路媒體,代表的已經不再是一個單一的媒體,而是許多不同類型的媒體混搭在一起,當電視機從20吋變成40吋時,電視內容業者不會感覺到這個產業發生了什麼變化,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手機和電腦就是不同的媒體載具,這已經是兩個媒體,平板又是另外一種,這三種不同尺寸載具的尺寸改變,比電視機由20吋變成40吋的改變要巨大的多,電視台和平面媒體應該重新思考,一個新的團隊在手機上應該要提供什麼樣的內容?再回頭盤點既有媒體還有那些資源可以使用,而不是現在有什麼資源,就硬塞入網路媒體,這樣是不會Work的。

 

問:您一直扮演著新媒體趨勢觀察者,您應該瞭解,轉型並不是太容易的事。

李怡志:但是我研究國外電視台轉型也發現,管理者因為不同的載體會有很不同的做法,MobileWeb就各自有不同的執行策略,跨領域呈現的結果,所產生的網路新生媒體,你很難想像它原來是一家電視公司,或是一家廣播公司,應該要做到這種程度,不能只是思考如何將現有的影音內容直接套用在新媒體上。

 

問:您的想像中,電視台能夠如何轉型?

李怡志:首先必須認清你在經營什麼樣的媒材,如果很清楚媒材的特性,人員、組織、流程就會跟著改變和調整,電視台常在既有的框架思維下,將新媒體依附在既有的組織單位底下,這些都是舊思維,是無法有效執行的。其次,可以觀察瞭解為什麼報紙進入電視產業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這是兩家獨立的公司,電視台和新媒體也應該有這樣的思考,必須是兩個獨立的內容生產模式,最不好的思維方式,就是先想我有什麼,再想如何置入新的媒材上。

行動使用時間將會越來越長

問:但是收視率仍然是電視節目績效評量的主要依據?

李怡志:平台已經在改變,電視收視率已經測量不到實際收視行為,如果要轉成GRP (Gross Rating Points),廣告主也不一定能夠接受,以行動載具Phblet ( Phone+Tablet)為例,很快的將會成為主流,大眾運輸工具上可以看到很多人已經利用5吋手機處理日常事務,包括簡單文書處理、看影片、玩遊戲,All in One,這些都會大幅取代過去在家中使用電腦的行為,現代人利用家中電腦上網,只是看看文章,看看臉書,這些在手機上都可以做到,使用者的行動應用時間將會越來越長。

 

問:投入行動應用,同樣必須考量預算和營收。

李怡志:台灣2014年後50%的網路流量都來自行動通訊,所以媒體行動化是根本不必談的事,勢必將持續引領媒體產業發展,以美國為例,不少超過原生網路的網站平台陸續成立,或是訴求年輕人應用,70%的流量也都是來自於行動,這已經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定要做的。

 

問:統計顯示電視機仍然是主要的收視載具?

李怡志:電視機做為一個載具是不會退流行的,需求會增加,因為大尺寸面板看HD影音還是很舒服,也就是使用行為上的Lean ForwardLean Back的區別,電視機的銷售量並沒有減少,但是內容的來源已經不一樣,以我為例,電視機後的4HDMI接頭己經不夠用了,我有ChromcastApple TV、小米盒子,再加上MOD就已經滿了,另外的XBox已經沒得插了,我根本就不需要傳統的無線和有線電視,有一些資訊也可以利用YouTubeudntv取代。也就是電視機一直是有銷量的,但這只是一個平台或載具,已經不代表傳統的電視概念,人類的收視行為已經被培養成在同一個時間,可以同時使用好幾個載具的使用環境和能力。

利用YouTube頻道插排廣告

問:可以如何規劃新媒體平台的廣告收入?

李怡志:電視業者希望在手機內容上能夠回收投資,或是經營廣告將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但是加入內容商廣告或許是可行的方式之一,或是可以在新媒體平台上考慮冠名權做法,甚至在YouTube頻道上也可以插排廣告,這樣的做法對於電視業者來說才是比較可行的收入來源。

 

問:能不能舉例說明?

李怡志:國外採取Internet Content Marketing的內容行銷方式,例如康寶濃湯的行銷做法,就是推出20支的創意烹飪影音節目,而不是傳統的30分鐘,或是60分鐘的節目概念,網路上也許就是5分鐘一個節目,20支也才100分鐘,都是由康寶濃湯贊助,這就是Internet Content Marketing的概念,電視台現有資源都可以做到。

 

問:是否還有其他的新媒體創新應用方式?

李怡志:紐約WNYC電台甚至成立網路數據團隊,數據點閱在全美排行前10名,這就是適應新媒材所推出的新應用,可以在網路上以圖表分析紐約的犯罪率,這已超越傳統廣播概念。Univision則是針對全美西班牙裔居民,製作了Fusion.net電視與網路頻道,以西班牙裔說英語的年輕人為主,從網站風格到內容的呈現都相當酷,這樣的平台背後其實就是一家電視台,一開始的定位,就是要做一個擁有很強網站的電視台。

上圖:WNYC新聞透過大數據分析紐約不同人種的刑事起訴比例。

資料來源:WNYC  http://project.wnyc.org/resisting-race/

訪談使用者 重新歸零思考

問:所以台灣的電視業者可以如何思考?

李怡志:以台灣公共電視為例,就可以歸零思考,想像觀眾希望看到什麼樣的內容,是否可以在網路上有大量的文字,大量的民調,或是投票結果。也可以創新思考是否可以使用公視的影片,當User到了內湖附近,手機上就可以跳出有關公視和內湖的影音內容,同時有Join Tagging的功能。

 

問:電視內容放到手機播出的思考重點會是什麼?

李怡志:電視台現在都是針對30吋、40吋以上的螢幕製作內容,如何能夠在手機上應用呢?景片、上字、取景、字幕和節目概念,都必須重新思考,現有的電視內容移到行動上播出都是有問題的。當使用者停留在智慧型手機已經是越來越普遍時,電視業者是可以透過使用者訪談瞭解手機使用者行為,例如:你在手機上看什麼?如何看?再回頭思考影音產製內容與流程。

 

問:面對行動收視時代,您如何看待UGC影音內容?

李怡志:素人拍的內容是專門為網路生產的,素人的內容丟上電視,傳統電視人會覺得很難看,但是使用者不會認為這樣的內容很難看。台灣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素人還不是很厲害,美國的素人影音內容就很可怕,這些不是真素人,背後都有Production House的影子,有些公司大量產製看似素人的作品,品質則是介於電視台和真素人之間。現在越年輕的使用者,使用影音的習慣越自然,會將YouTube當做搜索引擎使用,同時自己拍攝影音上傳分享,UGC影音內容收視也會越來越普遍。

 

問:但是訊息正確性仍然必須做好守門工作。

李怡志:目前仍是處於演進階段,一般人在網路上表達內容的機會變大了,台灣媒體和網路上對於事實查核和查證仍然不夠,以致錯誤內容傳播,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都面臨著內容快速碎片化的階段,訊息碎又雜,看不出事件全貌,很多人都講不出所以然,以高雄氣爆事件為例,充滿了大量的專業和技術訊息,一般媒體是沒有能力處理的,例如石化管線圖,Database就在那裡,台灣媒體並沒有能力進行套疊,理論上媒體就應該有能力進行跨版報導,如果能夠將高雄氣爆管線套疊地圖處理,絕對是洛陽紙貴。

大數據仍然停留在Data Mining階段

問:這一陣子大家都在談大數據,媒體可以如何應用數據知識?

李怡志:Database對傳統媒體而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資產,就看你怎麼樣去使用,我認為大數據必須具有即時預測功能,透過上午的時間、內容、收視、使用者行為,立刻演算出下午應該播出什麼樣的內容,必須能做到這樣才行,LAPD(洛杉磯警局)就利用大數據預測今晚在那裡可能有犯罪事件發生,警車就會加強在附近巡邏,配合過去的資料蒐集,加上今天的溫度、日期等等數據,就可以歸納出犯罪模型,鎖定預防特定地區可能的犯罪發生。大數據的數據量與數據等級已經比過去的Data Mining更為複雜,可能牽涉到好幾個不同的數據來源,Data Mining是靜態的,大數據是動態的,資料必須持續更新,所以大數據必須是即時、動態、跨越不同資料庫,但是現在很多人討論大數據仍然是停留在Data Mining階段。

 

上圖:洛杉磯警方利用大數據預測和預防犯罪事件的發生。

資料來源: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news/428354/la-cops-embrace-crime-predicting-algorithm/

 

問:如何看待網路流量和Page view

李怡志:媒體會重視流量是因為網路廣告就是這樣的行銷邏輯,如果未來有新的廣告販售方式出現,就會有不一樣的計量方式,現在也有每一次的成交費用,每一次的點擊費用等計算方式,網頁的Page view就不會這麼重要,能不能吸引使用者點擊廣告才是廣告主比較關心的地方,長遠來看,Page view不應該是唯一的指標。

媒體使用時間已經超過24小時

問:什麼才是最好的指標?

李怡志:最好的指標,一是使用者人數,一是使用者時間,以及每人使用時間多少來衡量,有些網站流量不大,但是使用者停留時間很長,廣告主就會投放廣告,以YouTube為例,影片統計資訊顯示的就是點擊次數和瀏覽時間長度,而不是Page view。放眼未來,評估使用者消費時間會比Page view重要,因為使用者時間是有限而珍貴的,但是現在的廣告也顯示,使用者的媒體使用時間已經超過24小時,因為可以同時收視不同的載具和內容。

 

 

 


欲觀看完整文章請下載PDF (按此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