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視業者已走到轉型十字路口

 你還在看電視嗎?

 OTT算是電視嗎?

 這是CenturyLink針對歐洲電視業者所做的一項調查報告,CenturyLink調查了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瑞典、芬蘭、挪威、冰島等八個國家,總計6,022份樣本,針對使用者習慣和串流影音未來提出建議本文借取對方調查結果提供國內參考,以下是部分內容摘要

 傳統電視收視行為是坐在家裡,依照固定時間,手持遙控器,打開電視機,點選頻道和節目收看。

 今天的影音畫面或許一如既往,但是收視行為或許已經不是透過無線或有線系統接收,可能是經由QAMIP近用,電視正在持續改變。

 Netflix為例,當Netflix節目可以在以IP為主的1,700種以上載具收視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都可以收看,而且不必再依靠有線系統或衛星頻道供應商,更可以直接面對使用者(direct-to-consumer)傳統電視的定義已被顛覆。

 Netflix打破線性收看方式改以隨選(on-demand)和追劇(binge-watching)OTT模式,建立起使用者個人的專屬平台。

 傳統媒體為了對抗Netflix這一年掀起了大規模的版權併購大戰:康卡斯特併購了NBCUniversalSkyCBSViacom合併;迪士尼漫威、星大戰、美國廣播公司和福斯電視;AT&TDirecTV和時代華納(擁有HBO和華納兄弟)。

 面對新的競爭環境,使用者行為早已跟著改變,過去只要一張賬單,就可以訂閱收視有線或衛星頻道的所有節目,現在是一個OTT app代表著一個專屬內容和近用方式,使用者被迫面臨抉擇,究竟是訂閱一家OTT,還是統統訂閱,當然首先要評估自己的口袋有多深。

 事實上,串影音發展已經影響到產業趨勢,趨勢包括:1.使用的影音需求持續長,影音業者和使用者也越來越趨向分眾化。2.使用望與朋友和家人分享訂閱內容,願意為此付費。3.流媒體蓬勃發展,激勵版權積極投入OTT市場

 所以,什麼是電視?

 CenturyLink的報告並是很明確。雖然串流影音正在解構傳統電視定義但是受訪者從有線電視到OTT節目,什麼都看,所以目前仍處於混沌不明階段,但是傳統和新創業者必須確保在技術和架構上保持彈性,快速靈活地回應使用者期待,亦即IP主導下的個人化(personalisation)、互動性(interactivity)、社群連結(social integration)等功能上的需求。

 CenturyLink因此提出電視2.0的三種收視行為:

  1. 死抱電視機行為(TV Traditionalists)使用者只是想透過傳統電視機收節目內容即使訂閱串流影音也是連上電視機收視,對他們而言,有線電視和OTT並沒有什麼差別,因為電視機是唯一的收視載具,也不要求個人化和互動功能,OTT和傳統電視對這群人而言並沒有差多少。
  2. 只求方便看行為(Convenience Seekers)無論是有線電視或是OTT,使用者要求必須隨時隨地以及所有載具都要能夠收視,為了方便收視,不會在意功能選項甚至願意降低影音品質,只求方便收視。
  3. 串流體驗家行為(Demanding Streamers)訂閱一種以上的OTT收視,只要機制上不能滿足其需求,馬上轉換訂閱其他平台使用者在乎的不只是內容,而是從廣告到密碼共享的整個串流體驗。

 調查指出,使用者明白電視定義正在改變,包括:1.使用者了解電視產業正在發生變。2.儘管流媒體持續成長,客廳裡的電視機具有主導地位。3.仍然很討厭電視廣告知道串流媒體提供了廣告的收視訂閱。4.使用者會錄一種或多種的串流內容,傳統電視價值正在下滑

 CenturyLink建議傳統電視業者,為了滿足使用者收視習慣,必須逐步轉向IP化,因為舊有的單向收視形式已經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個人化、互動性、社群連結)無法Netflix可以多元載具隨時收視。

 但是傳統電視業者受制於廣告合約,如果是IP播出,廣告商可能會選擇撤廣告,傳統電視業者很猶豫是否應該投資OTT平台,如果傳統業者的OTT訂價過高,使用者也不會買單,傳統業者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陷入天人交戰。

 傳統業者如果持續躊躇不前,失去耐心的使用者,很可能就一去不復回。

 使用者希望將在家中未看完的節目,可以透過手機等載具,連接Wi-Fi在戶外或行動中接續收看,業者因此必須提供使用者一個可擴充性(scalable)穩定性(reliable)、一致(consistent)的收視體驗技術,例如H265、VVC、CMAF等壓縮封包技術,為了留住使用者,這些都是必要的投資。調查也指出,使用者利用行載具收視會降低的期望。

 串流影音已經改變收看電視的定義,使用者收視行為和期望也產生了巨大改變,透過手機和app連網收視已經顛覆傳統客廳收視,版權商和發行商都要緊盯這個發展趨勢。

 CenturyLink報告最後提出五點建議:

  1. 建議傳統電視業者逐步轉移到IP (shift to IP)滿足使用者對下一代OTT和TV-Everywhere的期待傳統電視建立在SDI架構系統透過QAM傳遞到機盒,但是無法重新傳輸或分送到網路端點,因為SDI和IP不相容,傳輸SDI訊號的同軸電纜只能單向傳輸,IP可以雙向互傳、多工作業,傳統業者經由IP可以同時提供現有頻道和OTT平台。
  2. 串流業者必須在廣告投放收入間取得平衡,避免對使用者收視造成干擾。因為使用者不願意看到廣告,希望節目裡都不要有廣告出現,為了避開廣告,有些使用者甚至願意多付點錢。如果將傳統電視廣告概念移植到OTT,將會是一場災難。
  3. 使用者忠誠度是建立在內容上,業者必須提供使用者想要看的節目。百花齊放的OTT戰場在接下來幾年裡將無可避免的進行新一波整合,OTT品牌商將會大者大,使用者仍要留意自己的荷包,畢竟平台太多預算有限。
  4. 使用者期待室內室外無縫接軌收視,業者必須在穩定、可靠、可擴展性原則下進行大筆技術投資。行動收視必須維持一定的品質,如果搞到無法收看,問題可就大了所以必須找到對的第三方合作例如內容傳遞網路CDN,節省有限資源和避免走寃枉路。
  5. 儘管使用者為圖收視方便,願意犧牲串流影音品質,但是業者仍續投資寬,穩定透過編解碼研發技術除可改善觀影品質,降低成本,同時導入SRT和WebRTC新傳輸技術,也可以更少的寬成本,提供更佳的影音品質。

 

 你還在看電視嗎?

 是的,還在看電視。但是電視的定義已經模糊,對傳統電視業者而言,轉向IP化已是不得不思考的一條轉型道路。

 

參考資料

CenturyLink (2019.11). The Changing Nature of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