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數位轉換插曲
策發部 孫青 2009年4月
英國的數位轉換(ASO)預設在2012年完成。在此之前,採取一區一區關掉類比訊號的方式。
2009年的3月底,負責傳達數位轉換資訊的Digital UK公司,因為轉換時重整電波頻率方式的服務欠周到,被英格蘭南部一大批失去無線數位平台Freeview節目的觀眾,罵到一頭是包。
英國的Digital UK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2005年4月13日成立,原本名叫Switch Co,成立5個月後改為Digital UK。股東是英國幾個公共廣電媒體(BBC、ITV、C4 、FIVE 、S4C 、Teletext )及發射機製造商SDN及 Arqiva。Digital UK與監理機構Ofcom及文化媒體體育部DCMS密切合作,但不受其管轄。主責是向民眾解釋何謂數位轉換?告知何時發生?如何預作準備?。
2006年5月,Digital UK推出其7年的計畫,預算高達2億英鎊,全數來自於執照費。這是英國歷年來最龐大的公共資訊告知活動,包括寄信到每一戶,以機器人『愛爾』為代言,持續的廣告播出。消費者可透過網站與專線電話尋求協助。Digital UK業務包括協調9千多座發射機與1千多座塔台建佈。Digital UK也是一個平台中立的組織,意味著不會去為那一種數位廣播服務加持。與數位收視有關的家電廠商也與Digital UK合作,用一個打勾的數位標誌來標明是合格的數位器材。(Digital UK詳見網站:http://www.digitaluk.co.uk/)
這回出問題的是在Isle of Wight上的Rowridge發射機群,其涵蓋區是居住在Hampshire、 Dorse 東部、Sussex西部及Isle of Wight本身的收視戶,約有50萬家庭。他們為了配合數位轉換計畫,必須重新調整數位機上盒。許多人調整失敗,因而不能收看BBC、ITV節目,也有人看不到B SKY B的服務。用戶在束手無策之後只好付錢找專業電器廠商協助,因此怒責Digital UK。
有人在網路上寫道:我們被告知這個調整很簡單,結果證明專家們是大錯特錯,我們花了數小時重調還是找不到節目。老人家怎麼會搞得懂?也有人抱怨Digital UK網站上有關重調或是掃瞄資訊付之闕如,Digital UK欠民眾一個解釋何以有如此之多的觀眾失去原有的節目訊號?業內人士表示,這種現象是一個公共政策的災難,如果觀眾失去對FREEVIEW服務的信心,會持續對FREEVIEW品牌造成損傷。對其對手B SKY B而言,就是奉送江山了。
Digital UK自圓其說,表示只收到500到600通FREEVIEW觀眾的抱怨,這是50萬中的一小部分意見而已,其中大多是收視範圍的邊緣住戶,或是因為使用者年齡偏高、天線角度不對、弄不懂器材等有關的問題。Digital UK也會提供詳細的說明,理論上大多數人都可以順利調整成功。
不過,電視維修公司的工程師還是覺得,實際情況是一團混亂。他們先前接了200多通電話,持續每天還有抱怨湧進來。電話大多來自年長者,根本搞不定機上盒。客戶對於Digital UK的電話服務也至感失望,他們抱怨客服人員還沒搞清楚問題就先叫客戶去把軟體升級。重點是軟體升級所費不貲,要49到69英鎊之譜。
另一位維修工程師每天要接30到40通電話,也多來自老年用戶。這些觀眾只習慣處理開、關、頻道12345、音量大或小的問題,不太弄得懂操作手冊,往往聽說明也是聽得一頭霧水。許多人是照表操課,但結果還是不得不找專人代勞,花了錢一肚子不甘願。網路上已經有人呼籲大家去找民意代表或是監理機構Ofcom表達不滿了。還有網友建議成立一個類似FACE BOOK的網站,以便評估到底有多少人權益受到影響。
Digital UK沒有提出受影響的人數,也沒有評估到2012年前,有多少收視戶將會經歷類似的困擾。Digital UK表示英國是複頻網,這次的調整是為了避免來自附近Stockland Hill,即將在2009年5月關掉類比訊號的發射機群的干擾。
此外,Digital UK表示由於生產機上盒的廠商眾多,製作規格差異大,又有些電視機有內建FREEVIEW接收器的設計,使得Digital UK工作遭到不少困難。
英國在整體的數位轉換計畫之中,原本含括一個協助專案Switch Help Scheme也會使用電視執照費來運作。但是該專案以轉換為主軸,並未支援重調機上盒或天線問題。所以BBC與其他廣電業者已經著手提議:在執行專案中提供機上盒時,要自動有重調機上盒的服務,以免Rowridge事件再度發生。但是Gradana地區的 Winder Hill已經要改頻率了,BBC的美意是否及時可成,便不得而知。
2008年設於瑞士的DigiTAG (The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Action Group)組織發表一篇Analogue switch-off: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s in Europe的報告,明敘ASO的目的、如何選擇正確的策略、ASO成功的因素,並強調應以觀眾的需求為關注點。
在成功因素方面,第一項條件是『業內相關環節都要到位』。
不論是國家主管機構、電視台、網路營運業者及製造廠商都得有一致的主動性與步驟。主管機構要採取政治決定,設定確切的時間表。電視台要確認觀眾有被告知,同時持續看得到節目。網路營運業者要配合數位播出做必要的設備升級。製造廠商則供應充足的無線數位電視平台接收設備。電視服務供應者的角色亦不可或缺。他們一旦發現數位轉換時的市場環境不利於無線數位電視平台時,必須告知觀眾在其他播映平台上收視的機會。
第二項條件是『強而有力的領導能力』。
ASO的進行要在時間與方式上做明確的宣示與指令規劃,以展現其正當性並避免不必要的延宕。政府與監理機構都需要有如此的領導能力。大多數國家專設一組織處理ASO,居間協調各環節。而充分的法制力與經費是成功的要素。
第三項條件是『有效的溝通策略』。
在準備ASO時,觀眾得在有限時間內擷取充足資訊,包括無線數位電視平台啟動時間與其他數位廣播平台的選擇。
第四項條件是『足夠的財務資源』。
各國所需的ASO經費不同,但是溝通、行銷與協助弱勢族群是需要足夠經費的。例如補貼無線數位電視平台接收器、製作平台上有吸引力的宣傳節目。
公眾的需求絕對是最重要的。透過全國性的活動、網站、廣告、印刷媒體、電器零售商告知資訊是各國採用的方式。瑞典就以粉紅色的公車在各地方巡迴,固定時間在城市中心點停留,讓民眾去拜訪及提出問題。當地媒體會公布粉紅巴士的到訪時間。區域的傳播溝通在英國被證明是有效的。2006年底時,80%民眾被告知ASO一事,而預定先關掉類比訊號的2個區域,被告知率更高達90%。瑞典斯德歌爾摩有ASO專業代表去拜訪不同新聞機構,請民眾透過電子郵件或簡訊提出相關疑問。
至於台灣的ASO問題,其實時間並不很充裕。第一單頻網推出時有短暫的宣傳。但是長久以來,何謂無線數位電視,新數位節目有多精彩,可以改善收視不良問題等說明,並未持續。機上盒的購買出現在有銷售的電視公司廣告中。依據台灣數位電視協會最新數據,台灣第一單頻網的機上盒,外加車機共有335萬台左右,顯見民眾對新媒體新服務雖然還是有興趣的,但無線數位電視普及率仍然偏低。公視在2008年中推出實驗性高畫質HI HD頻道以來,又必須透過HD-READY顯示器與MPEG-4壓縮的機上盒才能收看,對觀眾而言又是一筆花費。一旦NCC第二單頻網頻譜核發後,勢必有更多的民眾要選購或是換購新機上盒,才能收看高畫質節目。此外高畫質是什麼?數位轉換是什麼?都應該有系統的協助民眾瞭解。台灣號稱2010年數位轉換,亦有雜誌指出類比訊號在2012年關閉。這段過程中,似乎該援引國外例子,設立專門單位進行教育、告知、並有協助弱勢收視者的功能,以免造成混亂引發民怨。
資料來源:
Digital UK comes under fire after homes lose channels in retuning
New Media Markets April 3, 2009
Analogue switch-off: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s in Europe DigiTAG 2008
Digital UK--wikipedia
欲觀看完整文章請下載PDF (按此下載)